社区团购、生鲜电商正大举“开店”。
5月17日,京喜在济南开出首家“京喜便利店”,除作为京喜拼拼自提点外,还提供前置仓到家服务。
另外,盒马也在近期开出“自提店”,在盒马鲜生的到家服务之外,补充“今日下单、次日自提”的社区团购模式。
更早前,橙心优选试水橙心小店,同时开出仓储量贩店;苏宁以苏宁小店为载体,试水“次日自提”模式……
“打造实体店”,在新一轮风起云涌的社区团购战事中,美团、滴滴等巨头,显然不只限于“次日自提”和“生鲜卖菜”模式的“一亩三分地”。
“开店”,或许也是一众社区团购巨头的野望。
01
火热开店
去年10月,成立近四个月的橙心优选,开始在西南地区试水橙心小店。
重庆首店开业后,橙心又迅速在山东、湖北、福建等地,以加盟模式,迅速落地小店业态。
去年12月,橙心优选正式启动“橙心小店战略”,计划是未来3年内,对全国至少100万个团长提供合作帮扶服务。
同时,橙心要求,加盟店主每月需在平台进货3万元,橙心还顺势推出橙批发,向小店店主提供B2B服务。
一路快马加鞭之下,橙心小店收获成绩。重庆首店店主表示,小店开业2个月来,销售额至少增加了4到5倍。官方数据则显示,橙心部分小店销售额可提升5倍。
到今年3月,橙心开店策略再进一步,首家“仓储量贩店”落地浙江温州市平阳县,店面面积更大,品类更多,sku还覆盖了大量中高端、进口商品。借社区团购东风,滴滴这样的巨头,得以构造线下流量入口,迈向“店仓一体”模式。
新三团之下,老牌电商巨头也在社区团购业务下,延展零售实体店“生意”。
继京东7FRESH生鲜超市、京东便利店等试水后,京东再战实体店领域,以新事业群“京喜”为名,在济南开出首家“京喜便利店”,以社区店形态“主攻”下沉市场。
京喜便利店将以“加盟+自营”的方式运营,店内不仅售卖各类生鲜果蔬、快消日百等商品,还能作为京喜拼拼自提点,并提供家政、衣物清洗等服务。
最关键的,京喜便利店还提供前置仓到家服务,采取“店仓一体”模式经营。
据地歌网了解,今年新成立的京喜事业群,业务板块包括京喜(社交电商)、京喜拼拼(社区团购)、京喜通(B2B)、京喜物流。另外,京喜事业群也在近期新增便利店业务线。
京喜便利店(前置仓)的诞生,或将是京喜事业群业务再次扩军。
另据地歌网获悉,盒马鲜生近期也在北京、上海两地试水“自提店”,采取社区团购模式,顾客“今日下单、次日自提”。
截至目前,盒马自提店已经在上海开出超30家,覆盖闵行、宝山和嘉定等近郊区域;未来,盒马计划未来在上海开出60家自提店。
为何在一线城市郊区开自提店?实际上,大量一线城市的远郊,都是盒马鲜生“3公里配送范围内”覆盖不到的区域。而自提店的存在,正是满足了配送范围外的用户需求。
与此同时,在盒马集市业务仍落后于互联网新三团之际,盒马自提店的出现,也是盒马鲜生对社区团购业务的“再探索”。
显然,无论是橙心优选这类“新玩家”,还是京东、阿里等曾有“开店先河”的电商巨头,多路玩家在社区团购浪潮中掀起“开店热”。
橙心优选属于“首次触电”,京东、阿里更有“卷土重来”之意。而开店热潮背后,是社区团购战场潜藏的巨大变革机会。
02
新出路
互联网电商巨头开店热的兴起,并非始于当下。
2016年,在阿里提出“新零售”概念后,其相继开出盒马鲜生、天猫小店,投资高鑫零售和三江购物等商超企业,开店节奏迅速提升。
京东、苏宁也紧随其后,相继提出“无界零售”和“智慧零售”;京东开出了7FRESH、京东便利店,苏宁开出苏宁小店、苏鲜生等门店。
甚至于,腾讯、顺丰等多家企业,以投资或亲自开店的形式,投身新零售赛道。
风风火火的新零售实验中,多数企业均是落得一地鸡毛:苏宁小店在巨额亏损中,开始“自营转加盟”,并探索出苏宁零售云这一“新通路”。
京东方面,曾号称要在5年开出1000家门店的7FRESH,在3年间仅开出30余家门店;主攻下沉市场的京东便利店,也因为加盟制度管理松散,业务陷于停滞。
而电商巨头阿里,虽有相对成功的盒马鲜生项目,并一度成为各类商超企业转型的“学习标杆”,但巨额投入和亏损之下,盒马的市场覆盖面,依旧没有全面打开。
况且,下沉市场的富矿,新零售业态也并未完全染指。
曾经主攻下沉市场的天猫小店、京东便利店,仅仅是换了“夫妻老婆店”的招牌,而在店内装修、SKU选品和库存管理等方面,运营水平跟不上开店速度。
“换招牌”无法从本质上解决夫妻老婆店的经营问题,尤其在线下客流日益减少的大环境下,高度分散的区域小店,都将面临经营难题。
而社区团购的到来,更加速这一变革。
阿里、京东曾经竭力想覆盖的下沉市场,被“新三团”以不到半年的时间,实现全面覆盖,而本地大量中小店主,也被裹挟到这波社区团购的洪流中。
店主被赋予了“社区团购团长”的新身份,但新巨头们更是以“小区门店自提”为入口,打造一条全新的零售链路,包括改造商品供应、物流等环节。
在新三团市场规模、渗透率不断提升之时,这一新的零售链路就被反复锤炼;而社区团购这一轮“烈火烹油”机会,更是让美团、滴滴等平台,迅速补齐曾经的供应链短板。
因此,新三团在快速推进社区团购业务的同时,具备着充分实力,不断延伸零售业务线,包括B2B、开店等。
滴滴通过实体店来补齐线下流量入口和生活服务业态,京东和阿里进一步深耕下沉市场;多多买菜也推出了批发业务,进军B2B市场;而美团旗下社交电商“团好货”,也成为内部重点发力的项目之一。
开店背后,“新三团”的野望不止于此,零售业态的战争或将再次升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