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访问宁波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
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电商资讯 > 业界动态
打造电商扶贫新平台 “一码贵州”让黔货出山一“码”平川
时间:2020-12-09 浏览次数:

   “‘一码贵州’帮我们把茭白卖到了省外,我们高兴都来不及,以后我们的农产品不愁没销路了。”日前,普安县兴中镇红岩村一片忙碌景象,农户们忙着将当地的10吨特产茭白一袋袋装上货车后,正式发往广东省东莞、虎门等省外市场。

  在红岩村茭白即将成熟之际,“一码贵州”普安地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实际产量与品质之后,就提前将产品发布在“一码贵州”平台之上。今年是红岩村第一年种植茭白,该村采取了“合作社+基地”的模式带领村民们种植茭白,现已有规模170多亩,年产达50多万斤,带动红岩村80多户贫困户就业增收。

  据“一码贵州”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工作人员钟倩介绍,自“一码贵州”上线以来,平台工作人员深入各地去推销平台的同时,在总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实现与东部沿海市场顺利对接,卖家通过平台上传产品详细信息,买家通过平台了解产品情况,在互联网的帮助下,双方再也不用往返奔波,大大提高了对接效率,降低了沟通成本。

  从“提篮小卖”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,贵州产销对接渠道越筑越牢,越来越稳。依托大数据优势,贵州重点打造了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“一码贵州”,旨在通过资源汇聚,打通产供销流通环节,实现信息流、商流、物流、资金流“四流合一”,形成“小农户”与“大市场”精准对接。

  破除产、供、销流通“梗阻”

  记者从贵州省商务厅获悉,自7月23日“一码贵州”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,截至12月4日,浏览量累计突破400万人次,入驻生产主体2.6万家,上线产品6.8万个,完成订单51.3万笔,对接省外平台18家,已链接平台5家,带动贵州产品销售10.6亿元,预计年底突破30亿元。部分农产品通过“一码贵州”销售,损耗降低20%左右,价格提升50%以上,全省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额增长180%以上,创历史新高。

  喜人成绩背后是省商务厅以创建贵州版“拼多多”为目标,打造出“一码贵州”电商新平台,通过聚资源、联数据、拓市场,持续在“实现农产品流通全流程数据互联互通、破除产、供、销流通‘梗阻’,确保农产品卖得出、卖出好价钱”上下功夫,并在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、降低流通成本、带动农户持续增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。

  做优品质,做强品牌,解决“卖什么”问题。全面收集全省标准化产品、初级农产品信息,汇聚形成全省产品资源池,上架“一码贵州”平台,改变过去贵州农产品“一盘散沙、藏在深山人未识”局面;通过“一码贵州”带来的订单农业倒逼农产品精种、精养、精管、精收,从源头实现上架“一码贵州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;以“贵州老字号”认定为契机,启动优势黔菜公共认证体系建设,从贵州精品农产品中优中选优,培育一批公共品牌、区域品牌上架“一码贵州”,解决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问题。

  解决“怎么卖”“卖更好”问题

  聚合数据,建强体系,解决“怎么卖”问题。

  通过聚合全省重要农产品“生产端”、冷链物流“运营端”、市场买卖“销售端”数据,实现农产品流通全流程数据一站式互联互通,破除信息梗阻,引导上海申工社、那家网、贵农网等省内外平台入驻“一码贵州”,实现第三方平台产品、用户、订单、交易等数据互联共享,真正“让数据留在贵州”。

  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,科学布局市场流通体系,升级完善全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平台,升级改造全省3个一级公益性批发市场、6个二级批发市场,通过冷链、农批市场等支撑骨架提高“一码贵州”集配效益,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。

  采用“云仓+服务中心+站点+基地+农户”一体化运营模式,形成贵阳中心仓、市州枢纽仓、县级节点仓省市县三级云仓供应链体系,减少流通中间环节,降低流通成本。

  开拓市场,丰富业态,解决“卖更好”问题。

  积极对接省内公共机构、批发市场、流通主体、电商平台,实现130余家单位在线批量采购,形成大量稳定的市场需求。贵州农产品省内公共机构采购占比从去年的70%提升至85%以上,省内社会化市场占比从不足30%提升至40%以上。

  采取竞争奖评办法,引导省外流通企业通过“一码贵州”采购贵州农产品,在广州、上海等地成立“一码贵州”销售分支机构,主动上门对接上海市总工会、广州易江南等省外市场,举办多场产销对接专项活动,多措并举通过“线下对接、线上下单、跨省配送”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省外市场销量。

  汇聚省内10000余家企业及产品资源,为消费者提供多形态电商场景,“一码贵州”可以一键购买贵州农产品、订机票、订酒店、生活缴费、外卖、团购,串联产销对接、消费扶贫、乡村振兴等工作,实现黔货“一码促脱贫、一码采购齐、一码销全国”。

  有效带动农户可持续稳定增收

  商务扶贫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更足。

  如今,“一码贵州”已成为集展示、销售、推广贵州农产品的新渠道,不少农户通过“一码贵州”找到增收致富新渠道,让贵州旮旮角角的农产品不断向外输送。

  “一码贵州”也成为了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,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生动缩影,该平台入选了2020年全国网络扶贫典型案例,面向全国复制推广,打造了电商扶贫“贵州样板”。期间,甘肃、吉林、内蒙古相继来贵州学习“一码贵州”电商扶贫经验,纷纷点赞“一码贵州”电商扶贫的创新经验和优秀做法。

  贵州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一码贵州”是省商务厅立足当前、布局长远、倾力打造的电商扶贫新平台,产生的各类政治、经济、社会效益叠加释放,为贵州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“一码贵州”带来的订单农业还加快推进了贵州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,全省3个一级公益性、6个二级批发市场投入运营,91家平台企业转型为农产品流通企业,新增冷库库容50万立方米。

  同时,扩大了内需、刺激了消费,推动了国内大循环。前三季度,全省销售农产品692.6万吨,销售额585.5亿元,增长98%,助推农产品销售半径从平均不到300公里,延伸至粤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,农产品出口增长70%,有力促进了贵州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。

  一个版图、一个平台、一张网络,“一码贵州”打通“黔货出山”产供销各环节,有效带动农户可持续稳定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