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湾事通”小程序上线、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发布、开发者大赛启动……近日,为期3天的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“数字湾区发展论坛”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。作为中国首个聚焦“数字湾区”建设的峰会,本届峰会由广东省政府联合香港、澳门特区政府共同主办,以“创新驱动数字湾区建设 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,设置高峰论坛、专题论坛及成果博览会等活动,吸引专家学者、企业家代表等3000多名嘉宾参会,为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数字化建设、助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,凝聚共识。
促进数据跨境流动
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,如何加速推动数字化发展?关键是要畅通数据、人才、技术、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渠道。“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是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。”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细明表示,今年6月,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签署《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》,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工作,为内地重要数据有序、安全地流动到香港提供一个便捷的通道。
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透露,香港正与广东合作,计划年底前实现在大湾区以先行先试的方式,简化内地个人数据流动到香港的合规安排,推动大湾区数字经济及智慧城市的发展。
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,粤港澳三地各具优势,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,“如果粤港澳三地的数据跨境流动和融合发展做好了,就可以在大湾区探索出可复制、可扩散的发展模式,这将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发展的有效抓手。”
“三地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协调,通过政策的顶层设计实现数字治理体系建设、制定共同的规范和标准;加强技术合作和研发,引入数据人才,提供更精准的人才政策;加强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,推动数据共享和信任建立。”澳门融贯投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文滔建议。
共建湾区优质生活圈
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认为,通过数字化发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互联互通,让大湾区居民更便捷地享受到数字“智慧城市”的服务,有助于促进人员流动、民心相通。
当前,“数字湾区”建设已在粤港澳三地政务服务“跨境通办”、智慧城市群共建、数字身份认证互认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,大湾区居民获得感不断提升。
作为广东省落实《“数字湾区”建设三年行动方案》的首批成果之一,论坛上,“湾事通”小程序在粤港澳三地三端同步上线,围绕粤港澳三地居民企业出行、通信、支付、求职、养老、医疗、教育、吃住游等场景和习惯,提供无感便捷的跨境服务,以数字化助力“一个平台畅行湾区”,共同构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。
首期上线的“湾事通”小程序共有超百项服务。比如在交通服务方面,湾事通小程序汇聚了市内交通、跨境出行两大场景。市内交通扫码出行涵盖湾区内9+2城市公交、地铁,内地居民赴港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均可扫码,跨境交通出行则涵盖广深港高铁、跨境巴士、轮渡等多种跨境方式,免去货币兑换手续。
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智龙介绍,为服务大湾区建设,澳门与广东携手合作,在政府数据互通、共建智慧湾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。今年9月,澳门在“一户通”增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7项常用业务柜台预约服务,便利居民就地申办政务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