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“双11”购物节落下帷幕,我市战报出炉。13日,记者从咸宁市商务局获悉,今年“双11”期间,咸宁市网络零售额3.8亿元,同比涨幅10.89%,排名全省第7。
赤壁排名全市第一
“双11”期间,在我市网络零售额中哪些地方贡献最多?据统计,赤壁市网络零售额8958.7万元,占比23.86%,在全市排名第1。排在全市第2、第3的地方分别咸安区和嘉鱼县,占比分别为23.50%、19.30%。
“双11”期间“理性消费”成为消费者共识,从“囤货经济”到“按需购买”,消费者下单更为理性。据统计,“双11”期间我市服装鞋帽、针纺织品类、日用品类和粮油、食品类等线上销售火爆,消费者刚性需求旺盛,成为消费者“双11”购物首选。
“双11”期间,我市服装鞋帽、针纺织品类、日用品类和粮油、食品类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了9961.0万元、6080.6万元和5710.5万元,网络零售额占比分别为31.94%、19.50%和18.31%。另外,日用百货和滋补食品,网络零售额分别为3416.2万元和2329.8万元。
农产品走俏“双11”
近年来,我市农村消费势能也正逐步得到释放,农村网络零售快速增长。今年“双11”期间,我市农村电商实现网络零售额2.9亿元,同比涨幅18.44%
据统计数据显示,我市农村电商实现网络零售额2.9亿元,同比涨幅18.44%,在湖北省排第5名。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排名前三的一级行业分别是服装鞋帽、针纺织品类、粮油、食品类和日用品类,它们线上消费活跃,它们网络零售额分别为8753.9万元、5484.5万元和5395.7万元;网络零售额占比分别为30.48%、19.10%和18.79%。
另外,今年“双11”,我市特色农产品也借助电商渠道进一步走出家门,走向全国。我市农产品电商实现网络零售额3530.8万元,同比涨幅143.44%,在湖北省排第7名。
直播带货势头强劲
作为重要的新零售场景入口,直播带货依旧是今年“双11”提升客户体验的主阵地、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引擎之一。今年“双11”期间,我市直播带货实现网络零售额6720.6万元,零售量258.3万件。
今年的“双11”,直播带货亮点纷呈,我市优质农产品,通过直播带货这种生动、形象、直观的方式得到推广,带来更多流量和可观的经济效益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直播带货主播通过抖音、快手、淘宝等直播平台进行直播,并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售后服务。
今年“双11”期间,我市直播电商网络零售额前三甲分别为嘉鱼县、赤壁市和咸安区,占比分别为30.56%、23.66%和17.8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