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 730 政治局会议将“专精特新”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,2021年 11 月 19 日,国务院印发《为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》(《实事清单》),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,要求集中优势资源精准扶持中小企业,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这份《实事清单》里,一共提出了 31 项具体举措,共涉及到10 个方面,全面切实地有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,并落实各责任部门、引导多方协同参与。
《实事清单》其中明确:2021 年底前,财政将安排不少于 30 亿元,支持 1300 家左右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高质量发展,提供“点对点”服务。
这10个方面的举措主要是从中央支持入手,分别是:
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、完善信贷支持政策、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、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、推动数字化转型、加强人才智力支持、助力企业开拓市场、提供精准对接服务、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等。
此外,还将进一步从信贷、市场化融资等多渠道提供资金支持,并从产业资源协同、人才培育、地方服务等 10 个维度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更优环境。
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年以及“十四五”期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着力点,降低数字化门槛是其中重点举措。
“我们将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,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,培育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。”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说,在加快5G行业虚拟专网规模化建设,筑牢数字化转型网络基础的同时,将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。
当前,大型企业开放应用场景,共享生产要素,降低数字化门槛的实践正在展开——京东工业品“智能供应链决策体系”构建供应链服务网络,通过成本、库存、账期等多维度数据为生态链上的企业定制解决方案;快手推出一站式开放平台,将流量向实体企业开放,推动线上线下有效连接;联想发起中小企业数字化帮扶工程,未来3年力争为1万家企业提供零成本数字化启动方案……
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建议,为中小企业提供友好、可信的计算、网络和存储能力,同时制定相应政策,培育和发展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采购等平台,鼓励中小企业利用数据降本增效。
降低数字化门槛的同时,也要做好智能化升级的加法。
中小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,是提高市场就业率以及市场活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实际上,从 2011 年国家首次提出“专精特新”概念到北交所成立,政府就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;2018 年 11 月,工信部提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明确“小巨人”企业具体门槛;2021年初,财政部、工信部联合出台《关于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。
目前,保产业链,河北推动唐山、邯郸等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;保用能,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制定“企业储能潜力图”,为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提供储能改造方案;扩场景,聚焦制造、矿山、电力等重点行业,深度挖掘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典型应用……从“码”上制造到生产有“数”,数字化赋能效果显现。
工信部明确,2022年,将挖掘推广一批“5G+工业互联网”产线级、车间级典型应用场景,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基地、进园区、进集群,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,促进5G应用向更多工业领域渗透。
“将在已有基础上,进一步创新‘专精特新’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。今年国家级‘小巨人’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。”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说,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的政策,还要扩大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。
截至 2021 年 9 月,工信部已公布三批共计 4762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万余家,入库企业 11.7 万家。
目标是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、10 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、1 万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和 1000 家“单项冠军”企业,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。